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管理 > 学员天地

襄阳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县级干部进修班到黄石异地教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教务科,学员组织科,对外培训中心,襄阳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县级干部进修班(党务群团类)学员孙俊峰、邓少宏  返回上页


 

10月20日至24日,襄阳市委党校县级干部进修班(党务群团类)53名学员踏上黄石这片热土,开展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异地教学。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沉浸式感受黄石从“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跨越,在思想碰撞中探寻黄石的转型密码,在实践感悟中凝聚推进襄阳发展的共识。


解码增速领跑动因:从经济数据中看新旧动能转换

在专题教学《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中,一组数据引起大家的共鸣:2024年黄石GDP达2305.8亿元,增速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4.5%,位列全省第二……。侯晓睸、李广建等学员谈到,黄石能成为全省GDP增速的“黑马”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成功的产业转型和项目驱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成势见效,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加上一系列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新旧动能实现顺畅转换,对经济增长形成直接拉动。


观摩《珍档探秘》:从产业转型引领城市转型中感悟“铜都”蝶变之路

访学的第二站是参观档案馆与城市规划馆。2025年,由黄石档案馆打造的系列视频《珍档探秘——档案背后的黄石近现代史》,以档案资料为线索,以短视频为媒介,还原了毛主席视察黄石的珍贵时刻、汉冶萍公司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程。智能化档案故事范式推出后,一举实现传播“破圈”,全网突破2000万次,影响力远达海外。通览城市发展脉络,学员们深切感受到黄石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的产业转型、从“工业锈带”到“长江绿丝带”的生态转型、从沿江到环磁湖再到环大冶湖的城市转型之路。丁波、左涛、贾娴雅几位学员现场感言,黄石的发展得益于充分发挥临江、临空、临港、临光谷的“四临”优势;转型升级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对历史和地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解剖标杆企业:从健康产业中体味智造魅力

劲牌公司展馆与健康产业园之行,让学员们见证了传统产业向健康领域的华丽转型。劲牌养生一号、参茸劲酒等保健酒产品,以《黄帝内经》为根基,融合道地原料与陶缸陈酿工艺,斩获“青酌奖”“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等国际荣誉;毛铺草本年份酒凭借“草本浆+真年份”双核驱动,成为中高端白酒市场的一匹黑马。更令人震撼的是劲牌的科研投入——每年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过3%,与2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攻关,6300余项标准覆盖全产业链。学员文顺福、徐海军感慨:“从‘卖酒’到‘卖健康’,劲牌用科技重新定义了产业边界。”

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则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这家由返乡企业家创办的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5000亩工矿废弃地变为以“黑玉米、黑花生、黑土豆”等为代表的黑色农产品基地,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带动2028户农民增收。学员们漫步在种植观赏园、沉浸于农事体验,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勃勃生机。


追寻历史底蕴与红色记忆:从矿冶精神厚度到基层治理温度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石头缝里开花”的生态奇迹,让学员们对366万平方米的刺槐林在矿坑上顽强生长的“硬岩复垦林”深感震撼,将“石头山”变为“绿银行”,生动印证了“两山理论”的实践伟力。太子镇“红色官山”展馆与鄂东特委机关旧址的参观,让学员们在回顾创建红三军团的历史场景中,汲取“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

下陆区铜花、铜都社区调研,为学员们提供了“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社区通过“党员联户、积分管理、群众评议”机制,变“政府单干”为“群众共治”,有效解决停车难、公共设施管护难、养老难等民生问题。学员蔡健、邓越敏赞叹:这里的“无上访、共分享”,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为期一周的学习,同志们笔记本上写满了“转型升级”“动能转换”“能级跃升”“乡村振兴”,心里种下了一粒粒“高质量发展”的种子。返程途中,班党支部发出倡议:“将访学收获转化为襄阳实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加快建设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