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新分校 > 学术科研

下好“一带引领”先手棋 打好“奋进百强”主动仗

发布时间:2021-05-13  来源:阳新党校  返回上页


 

县十四届党代会五次会议提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战略目标,并提出“一带引领、双向发力、组团发展”发展布局。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沿江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是提升我县综合实力和发展位势的绝对担当。本报告紧扣工业经济这一根本,选取汝州、汉川、枝江和府谷等四个百强县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他们在经济总量、工业实力、规上企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十四五”期间这些地方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专家预测的国家平均水平。与上述四县市对比,阳新县在经济总量、工业质效、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但阳新县也有发展“硬实力”、平台“承载力”、科技“创新力”、综合“影响力”、政策“驱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十四五”期间,我们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紧扣“一带引领”,牵稳抓牢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以超常规手段、超常规速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切实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一、加快“四冰”共破,突围百强之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百强,就没有位势上的百强。一是破除思想观念陈旧之冰。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奋进百强的逻辑起点,要让思想破冰进媒体、进课堂、进会场,入镇区、入科局入村组(社区),最终进入干部群众头脑,解决“不敢想”的问题。是破除工作消极懈怠之冰。强化“实干实绩实效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推行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干部争做干事创业的“领头羊”和改革创新的“开山斧”,解决“不敢干”的问题。结合“四史”教育,校准广大党员干部的“定盘星”和“标准像”,狠刹“慵懒散”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解决“不干”的问题。是破除改革固步自封之冰。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更大力度抓好“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制度,落实“先建后验”“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项目建设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如何干”的问题。四是破除对待群众感情冷漠之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以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为基点考虑问题、谋划工

作,做实“双百”活动,真心实意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用发展红利给群众、企业更多获得感,解决“为谁干”的问题。

、加快“四区”协同,夯实百强之基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是提档升级县经济开发区。按照“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发展思路,创新县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合作共建机制,以再次扩区调区为契机,加快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园区提档升级、融合发展、错位发展。二是启动建设滨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尽快打通黄阳第二通道,将陶港、白沙等区域纳入滨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向东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向北全面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向内全面吸收三大园区产业溢出,打造工业发展金方形三是抢抓机遇发展城东新区。抢抓我县入列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等机遇,突出抓好城东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商业商住开发。坚持以港兴城,港城互动,配套开通港城公交路线实现市民就业在沿江、居住在城东新区。四是做精做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鼓励工业园区和省外大宗农产品贸易商发展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农业科技园区把农业加工业做起来利用港口物流和冷链物流把大宗加工品运出去,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生态循环农业之“环”快速运转

、加快“四业”集群,强固百强之本

坚定不移地聚焦新四大新主导产业,推进集群集聚发展。一是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利用沿江矿山资源和港口资源优势,遵循“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发展理念,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集机制砂、水泥、有色金属、大理石等产品为一体的中部地区最大的新材料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800亿元。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发挥新兴管业、秦河精密制造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要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奥莱斯轮胎、安达精密、巨鹏厨具、洪南机械、爱骑士等制造业企业扩能提质。力争“十四五”末先进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三是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重点以滨江工业园生物医药园区为平台,壮大产业聚集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十四五”末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十四五”末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四是持续打造中部鞋都。把“阳新鞋匠”劳务品牌擦亮唱响,持续打造“中部鞋都”,尽快盘活原宝加鞋厂等空置资源,发挥浙联鞋服、可兴鞋业、意尔康鞋业、远东麻业等企业吸附作用,实现延链强链补链发展,力争“十四五”末轻工纺织业产值达到80亿元。

、加快“四量”齐增,壮大百强之实

奋进百强,归根结底要靠项目来支撑。一是快推项目稳存量。推动在建项目尽早投产达效是当前我县的重中之重。必须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原则,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清单管理、责任包保、集中开工、定期拉练等机制,加强在建项目全天候、全环节、全过程管理,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助力在建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力争“十四五”末现有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左右。二是招商引资扩增量。全力实施“阳商回归”工程,依托产业招商地图,紧盯行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等。紧跟国家产业政策

导向,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850亿元以上。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推动争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力争新增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左右三是技改升级提质量。抢抓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等政策机遇,发挥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资金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二次创业”,重点实施好规上企业扩能扩规改造等“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工艺、设备和产能。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向“精尖新特”方向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全县规上企业数量突破200家。四是企业上市增变量。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工作思路,深挖企业资源,实行梯队培育,推动奥莱斯轮胎、朗天新特药、巨鹏厨具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优势企业尽早上市主板,打造产业项目“星月同辉”新格局。

五、加快“四素”同构,创优百强之要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一是优化环境要素。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持续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十年禁渔”、岸线复绿等工作,着力打造长江阳新段最美岸线。二是优化生产要素。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解决高层次和急需人才的引进需求。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力度,力争贷存比达到75%。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土地存量资源资产,宁可土地等项目,绝不能让项目等土地。继续加大水电气网等生产要素成本控制,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三是优化创新要素。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鼓励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全力培育瞪羚产业、独角兽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四是优化政策要素。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和依法下放的原则,继续推进扩权强区改革,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完善财政政策、支企政策等,为园区建设、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建立百强指标体系、推进机制、绩效评价等制度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增压泵”作用,倒逼目标任务落实。

课题负责人:王志强

课题指导:

课题成员:2021年春季科级干部进修班二组学员

马林(执笔人)  韩 涛   吴凤华  卢文景  代磊  何丽娟  

刘珺    石 磊   张 娜   鄢德宝  胡琦  费明刚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