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管理 > 学员天地

市委党校2025年春季青干班赴杭州开展专题学习

发布时间:2025-04-16  来源:2025年春季学期青干班学员黄醒尘、学员组织科、机关党委  返回上页


 

4月7日至12日,黄石市委党校组织2025年春季学期青干班全体学员赴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开展“浙江大学——湖北省黄石市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研修学习。学员们围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前沿课题,在“数字浙江”的鲜活实践中探寻发展启示。

战略引领:从“八八战略”看顶层设计的“定盘星”作用

在浙江大学的课堂上,《“八八战略”与浙江发展》一课引发学员深思:20多年间,浙江GDP从1.3万亿跃升至8万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这背后是“八八战略”的战略定力——2003年提出的“数字浙江”建设,始终是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浙江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系统梳理了浙江的八大优势与需突破的八项举措。这一顶层设计与浙江的民营经济活力、块状产业集群等优势深度耦合,形成了“战略引领+市场驱动”的双轮模式。“顶层设计要像‘指南针’,技术落地要像‘磁针’。”

名师公益直播课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坚以杭州为例,详解“城市大脑”如何用算法优化交通:通过实时分析4.5万路摄像头数据,救护车到达时间缩短50%。学员们发现,浙江的“数字基因”始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2014年启动的“四换三名”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却培育出数字经济“新苗”,绍兴柯桥区纺织业通过“产业大脑”实现印染流程智能化,产值不降反增。这种战略定力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学员明杰感慨:“过去总想‘弯道超车’,现在明白‘换道领跑’更需要久久为功。”他将浙江经验总结为“三个一”:一个战略管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套机制抓到底。

产业变革:从“未来工厂”看新质生产力的“硬核支撑”

学员们还实地探访了中国人工智能小镇、新昌县三花集团等地。在人工智能小镇,200余家AI企业形成的“热带雨林”生态,展示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最短路径”;三花集团的智能仓储系统和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案,则让学员看到了传统制造业“智造跃迁”的可能性。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黄石近年来加速数字化转型,但对比浙江,黄石仍面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小企业数字化动力不足等挑战。

新昌县三花集团的转型故事让学员感到震撼。这家传统制冷配件企业,用5年时间建成“黑灯车间”:无人搬运车穿梭在立体仓库,AI质检系统0.1秒识别产品瑕疵。“过去靠老师傅经验,现在靠算法决策。”讲解员介绍,数字化转型让企业从“跟跑”变成“领跑”,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35%。如何将浙江的“生态思维”融入本土?学员胡曦认为,要打通政务与产业数据平台,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支撑”的创新联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需要“硬核技术”的突破,也依赖“软性生态”的支撑。在胡曦看来,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需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借鉴浙江思维,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组和协同网络构建,将传统产业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动能。

治理现代化:从“城市大脑”看数字赋能的“民生温度”

在晚上的分组讨论环节,学员们结合黄石实际展开热议。有学员提出:“浙江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值得借鉴——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匹配需求,以‘算力补贴’‘数据开放’等政策吸引头部企业。”正如学员们在分组讨论中达成的共识:数字赋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网络,让治理既有"智慧大脑"的理性判断,更葆有"人间烟火"的温度感知。这一共识在杭州市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治理展览馆得到了验证。作为全国首个"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其四层空间构建起完整的数字治理叙事体系。该馆不仅是规划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治理理念的传播中枢。其"一网统管"智慧云平台接入全市158个部门数据,在2023年亚运会期间成功预测并化解潜在交通拥堵事件,体现了数字治理的实战价值。

学员黄道熙表示,基层治理现代化已从"物理空间治理"向"数字空间治理"跨越、从"政府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网络"跨越、从"问题被动应对"向"需求主动响应"跨越。这种跨越的本质,是通过技术赋能重构治理生态,最终实现"治理有效"与"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

从西湖到磁湖,这场跨越地理与认知的对话,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学习,更是一场发展思维的革新。当老工业基地遇上数字浪潮,黄石正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将浙江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正如学员们所言:“AI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得好,就能在新时代的考场上抢占先机。”